电影《腊月的春》:一封没有“爱”字的“情”书
腊月的春海报
没有一句台词和“爱”有关,却能将“情”字的温度彰显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看完电影《腊月的春》后萦绕在我心头久久不能散去的感觉。影片恰似一封没有“爱”字的“情”书,看似朴实无华实则直击人心,直戳泪点。
干群之情穿针引线 巧领主旋律
影片以双联干部刘为民去葛家湾途中听到女主人公腊月的歌声为开篇,将陇东女子的持家和民歌带入,用细节自然点出双联干部刘为民对群众之事认真了解,细致上心的品质。之后导演用刘为民自掏腰包给葛大爷钱被其孙女腊月婉拒,晚上葛大爷提着自家产的苹果送给刘为民表达歉意和谢意等微小的事情巧妙表达出农民对干部的感谢之情,哪怕干部为民服务还只是停留在一份心意上,朴实的他们也会抱着感恩之心,真诚感谢。这份感谢之情随着剧情发展不断加强,从刘为民为葛家湾跑养鸡场项目到为葛大爷垫付医药费等一系列普通的事情,这位双联干部对葛家湾村民以及葛腊月一家的情感也在不断升华。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却是干群之情逐渐加深的最大推动力。
干群之情处理最妙的是村支书周海涛这一形象。相对于刘为民这样的干部而言,周海涛视自己为群众,以群众代表的立场对待刘为民,一开始用看似尊敬实则疏远的称呼“刘主任”,教刘为民应付差事的技巧、给安排到居住条件堪称恶劣的村委会住,后来刘为民将养鸡场的资金搞定,周海涛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号召村民摆酒席欢迎,安排住新的房子,还称兄道弟等,这样先抑后扬的处理手法让干群之情的升华更加自然顺畅。对于葛腊月这样的村民而言,周海涛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基层干部,而且是个为民办实事,受村民尊敬的好干部,这些导演同样是用他送葛大爷去医院,回村为葛大爷筹集医药费,腊月送他剪纸等小事情来表达的。
陈逸恒导演在处理干群之情时并没有什么动员大会之类的形式,而是从细节着手,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所形成的新干群关系蕴藏在小故事之中,巧妙引领主旋律。
亲情画龙点睛 猛击泪点
如果将电影《腊月的春》比作一条珍珠项链的话,那么干群之情就是用来穿针引线的链子,而亲情就是这条项链上最耀眼的吊坠。
影片中由于一场鸡瘟和车祸让原本幸福的葛腊月一家陷入“寒冬”,一家六口如今只剩年迈的爷爷葛忠杰和孙女葛腊月、孙子猫娃三人相依为命。泪点从这里开始,弟弟因受人歧视而开始逃学,腊月教育弟弟却遭到爷爷维护和误解,满心委屈的腊月去父母坟前哭诉;爷爷无意中发现腊月藏起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坟前挥起木杖打腊月,弟弟心疼维护姐姐;爷爷病情恶化;腊月为爷爷参加唱歌比赛,唱响《我是塬上一棵草》等一连串的事情,将爷孙三人之间那种相依为命,互为彼此的真挚情感完美诠释,让人不知不觉入戏,让观影的人都开始悄悄的抹起了眼泪。
爱情、友情、乡情 众情归一演绎“爱”的乐章
影片里虽然对爱情,友情,乡情演绎甚少,却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刘为民和妻子何佳佳的婚姻,因刘为民一直下乡而难顾家一度陷入危机,最后何佳佳在医院了解到葛腊月一家的情况后,不仅帮她们垫付了医药费,还帮助腊月报名参加市里的歌唱比赛;腊月的同学萍萍,一直疼惜腊月的才华,鼓励腊月参加比赛,并为腊月伴奏;周海涛一家以及村民积极为葛大爷凑医药费等这些看起来似乎是信手拈来的小人物和小事却让整部影片更加丰满。影片的最后,腊月在舞台上唱起电影主题曲《我是塬上一棵草》时,乐队自发为腊月伴奏,爷爷葛忠杰,刘为民,周汉涛等逐一出现在“春天”来临的未来画面,共同演绎出这一“爱”的乐章。这乐章里有双联的硕果,有干部的责任,有农民的自强不息,有众人的爱心,更有着满满的感动。
电影《腊月的春》这封没有“爱”字的“情”书,用最朴实的镜头语言,最简单平凡的故事将“爱”诠释,用干群之情串起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做成了一条美而无华的珍珠项链。朴实无华里透出真挚的情谊汇聚出满满的感动,让人不自觉的在心里点上无数个赞。